我最近才冒出這樣的想法,如果有個認識很久的重要之人,現在突然出現與這人一模一樣的人。除了外表一樣,其餘的三觀或是性格是完全不一樣的人,也可能看起來是更好的人。他們是一樣的人嗎?
有些無聊的想法,卻讓我設想了很多假設。我相信吸引力法則是有一定的影響力才能相遇,然而能夠相識並不一定能夠持續維持關係。我認識的人其實也沒有很少,可是大部分的人只停留在相識的階段。有一種說法是,越能夠友好與每個人相處的人,其實也沒有真正讓誰親近過。我沒有讓大部分人停留在我這裡,也不在乎他們怎樣生活,更沒有讓他們在我的日常留下痕跡。只有足夠長的時間深度交流,才能逐漸變成重要。前提是如果彼此同樣願意這麼做。
之所以能夠留到最後成為重要的人,必定有著吸引你的靈魂特質和共同創造的記憶,是在其他人身上沒有的。回到開始的問題,假設那是外表一樣但靈魂是另一個的人,又可能那會是更完美的靈魂。再多一个假設,若出現一個外表不一樣但擁有一樣靈魂的人,這個人或更好看,可是和你卻沒有任何共同的記憶。但在我眼中,這是完全不一樣的人,甚至和其他人一樣並不那麼特別。雖然這主要是探討人的本質是什麼,但這次思考的是另一個層面的東西。舉個例子就是,如果有人說自己不值得被愛,去愛其他人或許更好,去和其他人創造記憶會比較快樂。我想我會說,你是你,是你就好。
「真正重要的東西,眼睛是看不見的。」
這才聯想到《小王子》的狐狸早已揭示了這些概念。這個世界有千千萬萬只的狐狸,為什麼被馴養了就會變得特別,換另一隻狐狸就不行。所謂的馴養就是我願意讓這個人和我有所聯繫,對方也願意成為這個獨一無二的人。在我的觀感裡,小王子、狐狸和玫瑰之間扮演著人際關係中的三種角色,小王子如同過客不帶過多情感路過每個人的生活,狐狸是主動建立關係的一方,玫瑰是被動的一方。
雜談。
自中學畢業與那班人分道揚鑣,我逐一抽離那些無法融入的圈子。我在以前就意識到自己是個害怕失去重要人事物的人,不論是被拋離或是其他因素失去,都會讓我覺得放在心裡的人越多,這種潛在的恐懼就越大。後來,我一點一點允許這些無常,允許在心裡固定放幾個位子,好好守著這些人,變動的只有一次增加了位子,和一個永遠空著的 。
有時覺得戲劇性,多年前使了勁用各種方式想和一個人交流的時候,是最不如意的時候。然而直到沒有再去在意這段關係後,主動的身份對調了,有點感歎。我發現很多人會對人際關係感到困擾,對我而言雖然還是很內向,但近年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困擾。可能我根本沒多少很在乎的人,然而在乎的人都對我很好,一直讓我感到很安心。倒是有一段在乎的關係,有一種即便過去應對習得了一百種如何相處的公式,卻沒有一種是可以套用在這段關係中,就像探索宇宙一樣充滿未知和變數,真是太讓人興奮的一本書。在大家眼中可能我真的很忙,實際上是忙一點點,接著又想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。